2023-06-28 工作动态
中国口腔文化发展纲要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8日

2023-2035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委会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口腔行业发展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口腔医学现代化发展。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口腔文化发展繁荣兴盛,推动文化和科技双轮驱动口腔医学行业发展,迎接新一轮口腔科技革命浪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围绕口腔文化的主要内容:还原口腔医学史、擘划时代口腔全景图、编织未来口腔梦想、开展全民口腔健康活动和口腔文化与科技健民强国的口腔实践,以文化之力推动全民口腔健康为目标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文化是重要内容,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是重要因素,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是重要软实力,文化是推动口腔医学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关键时期。十四五也是口腔文化创新发展的元年,进入新发展阶段,口腔文化得到了比任何时间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作用和地位也越加重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文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着力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口腔文化软实力,不断铸就中华口腔文化新辉煌,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方面面,为实现口腔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全民口腔健康至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把宣传、教育、引导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鼓励人民参与文化创新创造、依法参与国家文化治理,做到口腔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坚持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口腔文化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优化口腔文化发展生态,转变口腔文化发展方式,重构口腔文化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口腔文化对外开放,增强口腔文化发展动力,激发口腔文化发展活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革命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处理口腔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彰显和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理论与舆论、文化与文明、内宣与外宣、网上与网下,统筹国内与国际、事业与产业、国有与民营、阵地与市场,促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现口腔文化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目标任务

——迎接口腔产业科技革命浪潮,新时代口腔文化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更加充沛,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全民小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强健体魄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口腔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更加深厚,口腔崇尚科学、服务社会与奉献伟业的精神和公众的口腔健康意识、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口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显著提升,文化和口腔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行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中华口腔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更加深入,中国口腔形象更加可信、可爱、可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更加坚实。

——文化与科学融合,促进口腔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革命相结合,将产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技术样态,作为这个时代文明基础结构的先进文化,将深刻影响时代的发展和进程,数字时代的口腔医学需要先进文化的哺育和滋养,加速文化与口腔医学科技的融合,促使口腔医学发展及早获得文化驱动的原动力,以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数字时代的口腔医学发展。

——展开中国口腔文化工程和口腔健康文明社会构建,做好中国口腔文化发展规划与布局。做好中国口腔文化工程中国口腔工业智造篇、中国口腔银发健康篇、中国口腔少年成长健康篇、中国乡村(社区)振兴口腔健康篇、中国口腔疾病控制篇、中国口腔医学数字发展篇。全方位书写记录中国口腔健康史。为降低全民口腔疾病发病率,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文明水平,促进中国口腔医学率先进入数字口腔时代作出贡献。

科技是改造社会的工具,文化是使用工具造福人类的指导。

三、建设口腔文化科学体系

新时期,在全国口腔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口腔医学发展中,教育口腔医学工作者、指导口腔医学文化实践、推动口腔行业发展,增强口腔事业发展的文化自信。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口腔医学科学领域各学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口腔文化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加强行业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开展中长期发展实践。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文化理论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事关口腔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推出一批扎根中国大地、聚焦伟大实践、反映时代特征的原创性、标志性科研和实践活动成果,推动重大学术成果国际化传播。培育高效整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引领学科创新发展的学术平台。

——口腔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企业文化以企业为本,是一种管理文化。它包括企业愿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鼓励口腔企业和口腔医疗机构建立与完善口腔企业文化。

——口腔历史文化:我国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从远古时代就在中华大地上休养生息。我国口腔医学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中就开始有了口腔疾病的文字记载,如“口疾”、“齿疾”、“舌疾”等。在古代,我们祖先发明了用雄黄失活牙髓、用牙刷清洁口腔等口腔医学诊疗与口腔卫生保健技术,曾一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鼓励口腔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传播口腔历史文化。

——口腔艺术文化:艺术文化包括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鼓励口腔医务人员创新口腔艺术文化。

——口腔健康大众文化:大众口腔健康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与大众口腔健康相关信息的观念与行为的总和,大众口腔健康的传统认知和新见解主要有亚健康和治未病,口腔健康大众文化内容主要是口腔疾病预防,口腔健康促进,口腔健康政策,以及提升社区中个体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等信息。鼓励口腔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传播口腔健康大众文化。

四、加强口腔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推动口腔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口腔。

(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增进认知认同、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示范带动。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法治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加强口腔公益广告宣传、统筹开展诚信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

(二)加强口腔行业道德建设

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医生职业道德、团队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身边各类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培养平凡口腔医疗工作中的爱岗敬业、关爱患者、团结友爱、诚实奉献的美德,积极培育发展口腔医疗机构、患者、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新型医患关系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倡导道德情操法和制规约的和谐的医患关系,实施和谐的口腔医疗服务。发挥优秀文化产品陶冶道德情操的作用,完善口腔医疗服务公约、医规民约、医患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协助做好口腔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创新口腔文化科技服务“三下乡”长效机制。

(三)加强和改进公众口腔文化与精神文明教育

加强口腔发展形势、口腔基本国情和公众口腔健康教育。打造一批口腔文化公众号,逐步建立口腔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通过网络向公众传达普及的能力和机制,促进新时代口腔先进人物团队机构等群体走进口腔企业、医疗服务机构、公众校园、农村基层线下教育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行业和公众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四)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实施口腔文化创建工程为抓手,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深入。创造性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口腔诊所/医院、文明企业、文明患者、文明行医和口腔医学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口腔健康生活方式。健全口腔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五、建设巩固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主流舆论

公众舆论宣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发展壮大主流媒体,在口腔新闻传播中不断增强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构建口腔先进文化与科技传播新格局

加强口腔先进文化和科技传播的顶层设计,注重总体布局、可持续推进,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多种媒体联动的格局。突出做好新时代先进口腔文化科技活动的宣传,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改进和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打造公众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报道传播精品。持续推进网络内容建设,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信息内容聚合发布平台。加强对口腔医疗机构广告的引导、评估,增强公众对广告内容的辨识能力,促进口腔优质广告驱逐不良广告机制的建立。加强传播效果评估,健全媒体自评、媒体互评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新闻阅评体系。

(二)建设全媒体口腔传播体系

加快推进口腔多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推动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等方面共融互通,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文化媒体和科技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的关系,促进以口腔文化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立。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高质量内容产出机制,推广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引领作用,支持主流媒体重塑采编流程、建设平台终端、优化管理手段、强化版权保护、打造媒体资源数据库、提升内容生产力、占据传播制高点。创新媒体业态、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强化用户连接,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竞争力。

(三)建好用好管好网上舆论阵地

积极建设发展口腔新媒体,坚持正能量,用好口腔新媒体对口腔医学的促进作用。用好口腔新媒体对公众口腔文化与健康行为的积极影响,重点推广影响力大、用户数多的网络新技术新应用。认真执行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强化口腔新闻信息采编转载管理,规范口腔网站转载行为和口腔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积极参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口腔新媒体不给网络谣言、有害信息、虚假新闻、网络敲诈、网络水军、有偿删帖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可乘之机。

六、加强口腔文化艺术创作生产

坚持以公众和口腔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全景记录时代的伟大进程为导向,坚持以推进口腔医学进入新时代为导向,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公众、无愧于行业的精品力作。

(一)完善引导激励机制

健全口腔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保障和激励广大口腔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实践活动。健全口腔文化产品评价体系,认真执行总会全国性评奖制度改革。优化重点选题策划论证机制,加强重大题材内容审查把关。探索文化领域职业道德委员会建设,建立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深化文化艺术作品创新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团结使用和培养管理并重,做好新的文艺群体工作,推进新的文艺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口腔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好其激励引导作用,组织队伍开展文化领域国家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

(二)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口腔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支持当代口腔文学艺术创作,发挥重点选题、重大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文艺创作从“碎片”迈向“整体”,从“局部”向“全域”发展。加强对口腔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技艺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创作的规划引导。抓好重大现实题材、新时代发展题材、国家重大战略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讴歌行业、讴歌平凡英雄的精品力作。抓好源头原创,制定实施口腔文艺作品创作重点选题规划,建立滚动式、可持续的创作机制,提高原创能力和工业化水平。制定实施出版物重点选题规划长期规划,做好重大主题和重点出版物出版。推动口腔文化学术期刊创立发展。

(三)鼓励引导网络文化创作生产

鼓励口腔类机构、单位和网络依托网络平台、依法进行文化创作表达,推出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学、综艺、影视、动漫、音乐、体育、游戏产品和数字出版产品、服务,推出更多高品质的短视频、网络剧、网络纪录片等网络视听节目,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口腔文化。实施网络精品出版、网络音乐产业扶持计划。加强各类网络口腔文化创作生产平台建设,鼓励对网络口腔文化原创作品进行多层次开发,引导和规范网络口腔直播等健康发展。加强和创新网络口腔文艺评论,推动文艺评奖向网络文艺创作延伸。

(四)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

完善版权保护体系。完善著作权登记、集体管理制度,健全版权保护和交易系统,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和经营开发,促进展会版权集中交易。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推动数字版权发展和版权业态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口腔机构和单位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平台。加强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等领域的版权保护。加强版权资产管理,健全版权资产评估体系,研究防止版权滥用相关制度。完善便民利民的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版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版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执法监管和打击力度,持续开展“剑网”专项行动。

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数字口腔文化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口腔文化研究阐释

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构建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加大革命史料和文物调查征集研究力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系统梳理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研究成果、中华文化典籍等全媒体传播,提升口腔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展陈教育水平,扶持民间口腔文化整理研究。

(二)加强口腔医学史研究

当代实践即是未来的历史。树牢保护口腔医学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增强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加强年鉴、发展报告,文化工程等对当代口腔科学和文化活动的历史记载作用,鼓励各类博物馆对过去口腔医学文物的收集整理存留,更应做好当代标志性文物的收藏工作。以口腔医学为研究中心,要关注到其与社会医疗文化背景的相互联系与关系。

积极筹划建设中国口腔数字文明地标,在寄存当代口腔医学发展历史的同时,发挥数字文明地标对数字口腔的引领作用。

(三)创新数字口腔文化建设

数字文化是数字化的文化形态,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发展,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为口腔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广阔舞台。数字口腔文化发展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要不断融入新的文化成果、技术成果,实现创新发展。

(四)推进口腔文化生态建设

整合口腔医疗、教育、科学研究、装备制造工业、公众口腔健康行为的文化演化等口腔文化资源,强化文物和非遗真实完整保护传承,系统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健融合、数字再现等文化环境建设的重点基础工作,逐步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口腔文化重要标志。

八、提高口腔健康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推进城乡口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口腔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口腔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口腔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公众的基本口腔文化权益。

(一)加强口腔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

加强口腔产业博物馆建设文物科技创新。统筹指导各类口腔文物资源普查和名录公布,鼓励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纳入口腔医学发展的时间进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保护管理和展示宣传。建设口腔产业文化遗存博物馆、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文化遗产地图和演化廊道,推介以文物资源为载体的口腔文化地标和口腔文明标识体系。实施口腔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

(二)完善公共口腔文化设施网络

积极参与国家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统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的活动。逐步将口腔文化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文化资源。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口腔文化的覆盖和服务能力,推进口腔文化与基层公共卫生文化融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衔接。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中的口腔文化内容服务。探索在全国市县广播电视节目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口腔文化内容服务。鼓励当地有条件的口腔医疗教育机构利用自身条件共建口腔开放课堂、公众讲座、健康博物馆、艺术美术馆等场馆。发展口腔档案事业。创新公共口腔文化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推进口腔文化惠民工程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动公共口腔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专业化运营。

(三)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

加强规划引导和行业指导,建立并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口腔文化数字资源库群,鼓励和组织收录已有和正在产生的大量的单位和个人的媒体作品,建立规范有效的资源遴选和入库机制,建设口腔文化大数据体系。统筹推进公共口腔文化数字化重点工程建设,把服务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作为着力点,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口腔鸿沟。建设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口腔公共文化云,推动已有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发展转变,打造智慧口腔数字节目管理等信息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促进供需在“云端”、“指尖”对接。推进农家口腔健康书屋数字化口袋化建设,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推动全民口腔健康数字化进程。

(四)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要求,加强基层口腔文化建设,增加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优质公共口腔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公共口腔文化服务差距,开展乡村、基层口腔健康振兴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口腔健康振兴有效衔接。丰富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公共口腔文化供给,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口腔文化权益。

(五)广泛开展群众口腔文化活动

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口腔文化活动机制,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引导力度,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口腔医疗服务与群众口腔文艺团队。开展全民口腔文化艺术普及,拓展群众口腔文化参与度和口腔健康行为养成。发挥“群星奖”等群众文艺评奖导向作用,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积极参与基层文联、作协、群艺馆、文化馆(站)的的文化普及作用,扶持引导业余文艺社团、民营剧团、演出队、老年大学及青少年文艺群体、社区和企业文艺骨干等广泛开展口腔文化艺术创作活动,展示群众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开展“口腔健康行”——口腔文化走基层进万家活动,办好口腔健康节、口腔文化艺术节、口腔健康歌会,口腔文化积极参与农民剧团、广场舞、“村晚”、“快闪”、“心连心”演出、大众歌咏、书画摄影创作等活动。

九、推动口腔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释放口腔服务需求、促进全民口腔健康与深化口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完善口腔服务和产业规划,强化创新驱动口腔医学发展,实施数字化战略,推进口腔医疗服务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口腔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快口腔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

紧紧依靠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坚持口腔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设计、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文化资源存量和增量的数字化,以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为目标聚集口腔文化数字资源,推动文化创作与生产单位基于口腔文化大数据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提升口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健全现代口腔文化产业体系

逐步推进口腔文化企业新生、成长和转型升级,依据发展规划和发展进程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和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引导多种所有制资本依法进入口腔文化产业,保护民营文化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积极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鼓励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数字娱乐、高新视频等新型口腔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口腔文化业态,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口腔文化与医疗、康养、体育、教育、信息、建筑、制造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建设口腔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借助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公共服务平台传播口腔文化及其产品。

(三)积极参与高标准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积极参与统一开放、高效规范、竞争有序的全民公共文化市场构建中的口腔文化市场建设。遵循公共文化市场体系规则与制度,完善口腔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健全口腔文化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合理流动。积极寻求符合口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和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创造条件。全面促进口腔文化消费,积极探索新型口腔文化消费模式,加强口腔文化活动的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口腔文化服务质量,发展有序合规合法的口腔文化市场。

(四)推动科技赋能口腔文化产业

把先进科技作为口腔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建立健全口腔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围绕口腔产业链部署口腔创新链,围绕口腔创新链布局口腔产业链,逐步建立口腔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推进产学医研相结合,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加强对制约口腔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探索使用影视摄录、视频特效、高清制播、舞台演艺、智能印刷等高端文化装备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成果,促进口腔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口腔文化企业和口腔数字教育企业运用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发展改造提升口腔文化产业链,促进口腔医学教育现代化,促进口腔文化与数字教育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重塑口腔文化发展模式。

十、推动口腔文化和口腔健康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塑健、以健彰文,推动口腔文化和口腔健康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口腔文化和口腔健康体验。

(一)提升口腔医学发展的文化内涵

依托口腔文化资源培育口腔健康产品、提升口腔健康行为品位,让人们在领略体魄强健、口腔健康之美中感悟口腔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深入挖掘地域行业口腔文化传统,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口腔健康行为,把先进科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尚生活文化纳入口腔健康的文化与行为路径设计,让学习体验和养成口腔健康行为成为人们感悟口腔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打造口腔文化传播实践和口腔健康实践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富有口腔文化气息和口腔健康达标的示范乡村、社区和公众场所,鼓励有条件地区将其融入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口腔文化特色鲜明,口腔健康事业发达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动口腔健康文化活动融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遗展示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等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口腔健康生活新空间。坚持提升硬件和优化软件并举、提高服务品质和改善口腔文化健康体验并重,在服务中增加口腔文化元素和口腔健康内涵,体现口腔人文关怀,达成最终实现全民健康行为养成和全民口腔健康的目标。

(二)丰富优质口腔健康文化供给

适应大众口腔健康时代新要求,推进口腔健康为民,推动构建类型多样、分布均衡、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口腔健康供给体系,推动口腔文化和口腔健康与口腔医疗服务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提升口腔文化艺术展演、口腔文化遗产、文化主题口腔诊所、特色口腔健康节庆展会等品质,支持建设集口腔文化创意、口腔医疗服务和口腔健康宣教与实践等于一体的文化和健康综合体。依托院校企业博物馆、厂史馆、纪念馆、口腔文化遗址遗存遗迹,乡村社区口腔健康文化馆等,打造口腔文化经典景区和线路。发掘利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融入口腔健康文化与行为,展开乡村口腔健康振兴对游客群体的示范和影响。加强对当代口腔行业发展成就的开发展示,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发展特色口腔健康。加强对工业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开发口腔文创用品、特色口腔健康商品,培育口腔健康装备制造业。推动口腔健康与现代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发展口腔康养、健康管理、融入生活的个性化口腔保健用品,开发融入度假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实践活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公共区域的公共口腔健康产品。大力发展智慧口腔保健,沉浸式和全面融入个人全域健康行为与生活的口腔健康产品。推进智慧口腔健康进入景区、度假区和公共活动区,为生命个体创造其生命的口腔健康空间。

(三)优化口腔健康发展环境

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质量,推进文明口腔健康场所创建,完善患者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公共口腔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达性和便捷度。建立健全口腔健康服务诚信体系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文明口腔健康活动,建立口腔健康服务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加大惩戒力度。

(四)创新口腔医学与文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健全口腔健康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文化和口腔健康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化文化和口腔健康行业管理职责。创新口腔文化健康场所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口腔健康文化评价制度。

十一、促进口腔文化普及发展

优化城乡和区域口腔文化资源配置,推进一体化谋划、联动式合作、协同性发展,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城乡均衡协调的文化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口腔文化更平衡更充分发展。

(一)文化科技服务进万家走基层

加强区域口腔文化协同创新,健全合作互助、扶持补偿机制,推动发达地区以创新引领口腔文化发展,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文化发展,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文化发展,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融合互动的区域口腔文化发展格局。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健全推进区域内口腔文化协同发展机制,提升公共口腔文化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区域口腔文化产业带建设,实现区域口腔文化建设水平整体提高。促进形成口腔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共建高水平合作平台,加强公共口腔文化服务便利共享。完善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口腔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发挥城市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城乡间口腔文化要素双向流动,形成以点带面、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均衡配置的城乡文化发展新格局。

积极分享乡村振兴、社区发展红利,加强乡村和社区口腔健康振兴,推动城镇口腔健康振兴,充分展开由边疆向中心由基层向高层可以充分利用促进现有口腔医疗资源的口腔健康发展路径优势。

(二)加强口腔行业文化基础建设

积极参与市级城市口腔文化和口腔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口腔文化交相辉映、口腔科技和口腔服务能力与口腔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的现代城市口腔文化和健康服务。强化各类口腔医疗资源规划中口腔文化建设的刚性约束,以口腔文化建设带动城市口腔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口腔文化与口腔健康服务能力对基层口腔的辐射作用,提升城市口腔文化与服务品位、整体形象和发展品质。推动建设一批有全国行业影响力的口腔文化与服务中心城市。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承接城市口腔文化与健康服务前移的县级城镇,实施乡村口腔健康振兴计划,强化乡村和社区口腔文化与健康服务建设,筑造面向最广大群众的口腔文化和健康服务。构筑科技文化服务关口前移,口腔医疗资源下沉的市县乡村三级口腔文化与服务网络。

积极推进口腔医疗单位、企业、院校口腔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科技和运营交互作用,提升单位的文化底蕴和核心竞争力。

(三)促进全民公众口腔文化振兴

精神生活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指征。线上线下相结合,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开展“爱牙日”“口腔文化进校园、进医院、进展会、下基层、进万家”,开启中国口腔文化“少年篇、银发篇、工业篇、数字篇”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公众口腔文化活动,在服务时间、内容、对象上注重需求管理,做好精准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优秀公众口腔文化节目展演、全民口腔文化普及、公益性培训、文化慕课、好书推荐、云游博物馆等线上系列活动,增加口腔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公众口腔文化生活,促进全民公众口腔文化振兴。

十二、扩大中华口腔文化国际影响力

统筹推进口腔行业对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促进民心相通,构建口腔健康与人文共同体。

(一)深化中外口腔文明交流互鉴

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和文化自信,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行业人文交流活动,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面向不同国家和区域,搭建开放包容的口腔文明对话平台,促进口腔文化互学互鉴、共同发展。推动行业和民间对外交流。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行业文化交流合作。实施“口腔科技、教育、医疗、产业与口腔医疗装备产品”全球推广计划,实施“美丽中国口腔健康”旅游全球推广计划。实施“科技中国口腔智造”会展全球推广计划,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口腔健康共同体”全球推广计划。参与建设一批国际口腔交流中心城市,培育一批国际口腔交流精品产品。

(二)提升口腔文化内涵,促进口腔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突出口腔行业现代化思想内核和文化内涵,提高口腔核心文化产品和口腔医疗服务出口在文化贸易中的份额。逐步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稳步提高境外口腔文化领域投资合作规模和质量,推动口腔文化技术标准、口腔医疗装备制造走出去,创新对外合作方式,优化资源、品牌和营销渠道。探索设立海外口腔文化贸易促进平台。大力发展数字口腔文化贸易。促进口腔艺术品展示交易、内容加工创作等领域进出口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区域性国际口腔文化与服务市场。

十三、建强口腔文化人才队伍

坚持行业发展导向,改革口腔文化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口腔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勇担使命责任、善于创新创造的时代口腔文化新军。

(一)加强政治能力建设

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巩固拓展宣传思想战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强化政治担当,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到工作各环节各方面,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二)加强业务能力建设

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是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过硬的能力素质,才能履行好担负的职责使命。坚持思维高起点工作才有高质量。多打提前量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事情再多也要着眼于提高素质。任务越重越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加强领军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自主培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支持培育一大批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人才培养聚合作用,建立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良性机制,支持口腔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推动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四)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口腔文化与服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镇口腔健康宣传员。鼓励和扶持群众性文艺社团、演出团体和基层宣讲员、各类文化人才、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建设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口腔文艺轻骑兵”。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乡村文化能人、乡村医生转型成为基层口腔文化工作者和口腔健康宣传员。积极支持西部地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基层口腔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五)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口腔文化与健康服务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奖励体系和容错纠错机制。优化口腔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引进、人员奖励政策。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立健全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单位从业人员享受科技创新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