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众文学学会成立
本报讯 记者张书歧报道: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大众文学学会5月20日在京成立。贺敬之被推选为名誉会长,誉为“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之一的马烽被选为会长。
该学会是从事大众文学创作、研究和编辑、出版的文艺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他将团结热心于大众文学事业的报刊、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建设具有“中国作风”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学。
《人民日报》1987年5月21日第一版
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在京成立
贺敬之同志在会上说:“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仍然应该要坚持,仍然应该把它看成是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指导原则;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和雅俗共赏,是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审美原则:希望学会的同志们不务虚名,多做实事。
本报讯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5周年之际,由全国各地40多家文艺单位发起的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于5月20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召开了成立大会。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众文学作家、评论家、编辑家和出版家荟萃京城,参加盛会。贺敬之当选为名誉会长。马烽当选会长,冯育楠、冯骥才、刘绍棠、刘锡诚,陈涌、浩然,焦勇夫(以姓氏笔画为序)当选副会长。贺敬之和马烽在会上讲了话。
贺敬之同志说:第一,我一直认为,周恩来同志提出的文艺要“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口号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仍然要坚持,仍然应该把它看成是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指导原则。第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和雅俗共赏是高层次的,不是低层次的审美境界,这是我们应当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第三,希望我们学会的同志不务虚名,多做实事。
马烽同志说,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倡导过文学作品的通俗化、大众化。有人说,通俗文学就是“庸俗文学”,这是不对的,是以偏概全。通俗文学作品中,确有一些是比较庸俗的,难道那些所谓“高雅”的文学中,就没有庸俗的么?庸俗不庸俗,不能仅从形式上来看,主要看内容。近年来,通俗文学作品内容健康的和比较健康的还是占绝大多数,但是也决不能忽视那些庸俗低级的东西。通俗文学,拥有众多读者,一篇坏东西的传播和影响是相当广泛的。应该看到,这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我们大众文学的队伍也同样是有侵蚀和影响的。我们的学会要引导、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东西,绝不要玷污“大众文学”这块金字招牌!
中国民间文艺、大众文学研究家钟敬文,作家邓友梅、赵大年等同志在会上发了言。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歌谣学会等单位宣读了贺词;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都纷纷发来贺词和贺电。
会后,贺敬之同志挥笔题词,以作鼓励:“坚持文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提倡文艺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赵铁信)
《中国文化报》1987年5月27日第一版
中国大众文学学会成立
本报讯 中国大众文学学会5月20日在北京成立,学会宗旨是:继承中华民族大众文学和“五四”以来革命文学的优秀传统,用《讲话》精神指导创作。
著名作家、会长马烽在成立大会上说,这一学会是热心于大众文学事业,从事大众文学创作、研究和编辑出版的文艺工作者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贺敬之被推选为学会的名誉会长。他说,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文艺需要革命化、民族化和大众化仍然是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原则。
作家、评论家浩然、刘绍棠、冯骥才、刘锡诚、陈涌、焦勇夫、冯育楠被推举为副会长。
这一学会是北岳文艺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和《今古奇观》等全国四十四家杂志社和出版社联合发起的,挂靠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文艺报》1987年5月30日第一版